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

和築開發 打造會呼吸住宅


和築開發 打造會呼吸住宅

綠建築為基礎 吳森基以自然能量蓋豪宅
 2010年06月12日蘋果日報
放大圖片
和築開發總經理吳森基認為,人與建築,一定與環境共存共榮。設計照片
【詹誌銘╱台北報導】和築開發創立於2004年,是家資本額僅2億元的中型企業,但建築代表作「大景無言」,規劃市場罕見的頂級別墅,短短4個月便銷售7成,打響品牌名號。和築開發的建築理念,要住宅跟人一樣「是會呼吸的」,要住在裡面的人,感受到風的流動,回復五感的敏銳。

心靈住宅

「只要能看眺望到山,心就能沉靜下來;只要能看到海,感官就能甦活起來。」這是和築開發總經理吳森基的生活理念。過去與世界知名設計團體「P&T」設計總監Remo Riva合作,是吳森基畢生難忘的經驗,也建構了他對「好的房子」的定義:讓房子有家的感覺,讓住的人都能擁有屬於家的溫馨。 

通風成為必備元素

和築開發的衛浴運用自然石材與簡約設計,明亮空間令人感到格外舒服。
和築開發的衛浴運用自然石材與簡約設計,明亮空間令人感到格外舒服。
吳森基認為,過去曾以蓋豪宅為目標,也曾南北奔波尋找「好的建築」,但多數豪宅卻只給人華麗外表、高級建材的浮華感受,真正應該與環境的對話,卻因外界眼光,開始有了門禁,怕招人妒嫉,怕引來不側,「大約10多年前,我到峇里島度假,住的是一處山谷裡的高角屋,身處3面通風的房間,當自己沐浴出來,森林的風就這樣吹撫全身,每個毛細孔都在呼吸。」那是第一次吳森基這樣深刻感受到「自然」,於是,房子的通風,自此成為和築推案必備元素。
不少長輩罹病,讓吳森基體認到黏著劑、油漆等污染,除了對身體的傷害,更會造成環境的浩劫,於是和築開發以「沒有空調」的綠建築為設計基礎,景觀、通風等必要條件為輔,開啟「自然力建築」的序章。 

深陽台設計保隱私

吳森基表示,房子雖具穿透性,但卻不一定通風,有了通風,卻不一定產生對流,人一天大約有90%的時間在室內,因此,房子就得像生物一樣,可以吸收外面的好氣,可以排出室內的壞氣,如此才能除黴、除濕,讓豪宅不只有豪宅的景觀,還能有健康宅的概念,更讓住進去的人,可以完全紓壓,成為一個全方位的「身心靈住宅」。
強調自然的原則,讓吳森基設計住宅時,出現許多創新手法,如捨棄空調,改用水瀑降低室內外溫度;引進大量的日曬,減少室內的細菌;深陽台的設計,使人在通風的空間裡,同樣保有私密性。吳森基說,每個建案在實踐自己的論述中,都要回頭看客戶的需求與滿足,「當住戶告訴我,『住在這裡,每天都在感動。』固然讓自己欣慰,但減少對自然破壞同時又能成就建築本身,或許才是最令人動容的地方。」 

國有地標售 須融合文化

和築新案「太一」可遠眺台北港。
和築新案「太一」可遠眺台北港。
【詹誌銘╱台北報導】大台北國有地即將回復標售、台灣大學溫州街宿舍恐因都更被拆,今年建案如雨後春筍湧出,台灣豪宅愈來愈多,平價宅卻少得可憐,甚至連老舊公寓也因都更拉皮,價格翻了再翻,吳森基直言,政府對於相關政策應該有更周密的規劃,不能讓文化就此消逝。 

商業文化互相支撐

建案的開發,或許是無法避免的惡,但人、境、築三者如何共存,卻是大家都要面對的,吳森基以台大宿舍都更案為例,許多問題並非單純的是非黑白這般簡單二分,當周邊環境已不符合現代需求,或許都更就是必行之路,只是這條路上,要以怎樣的新手法保留、並重現過去的文化,才是重點。
吳森基指出,國有地在標售之後,不僅要考慮對景氣面、對市場面的影響,在避免一切以商業考量的基礎下,應該給更多文化創意進入的機會,讓老宅可以活出新生命。他以日本做借鏡,日本標售土地時,一定會列入環境活化條件,讓商業與文化互相支撐,「畢竟人是透過生活理解空間,透過文化去理解生活。」 

和築開發小檔案

成立時間:2004年,成立6年
推案類型:別墅、華廈、大樓
推案地區:大台北地區
經營理念:和築的「和」是指調和、創新,以「自然的住、住的自然」,讓身體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聯結
資料來源:和築開發 

吳森基小檔案

現職:和築開發總經理
年齡:1958年生,52歲
學歷:淡大建築系
經歷:龍邦建設規劃開發、創世紀建設規劃開發
興趣:茶道、氣功、養生
建築人語:期以「自然的能量」來設計健康、節能的建築
資料來源:和築開發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